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以舞台艺术奏响廉洁文化强音
近日,由中国保利集团纪委与山东省潍坊市纪委监委联合打造的廉洁文化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来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团员青年、职工家属等千余名观众,随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吟诵,沉浸至郑板桥“七载春风在潍县”的鲜活历史。
近日,由中国保利集团纪委与山东省潍坊市纪委监委联合打造的廉洁文化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来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团员青年、职工家属等千余名观众,随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吟诵,沉浸至郑板桥“七载春风在潍县”的鲜活历史。
话剧《枝叶关情·郑板桥》11月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由此拉开“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5个剧目将在北京、南京、武汉、长沙、杭州等地呈现70余场演出。
每个女人都是一本正在书写的书,封面或许不同,但翻开内页,总能在字里行间嗅到那缕令人心安的墨香。三年前,在江南一处静谧的古镇,我坐在临水的茶室里,窗外细雨轻敲青石板。一位满头银发的长者忽然按住我欲续茶的手,凝视我片刻,微微一笑:“你啊,是典型的‘竹韵型’。”见我
10月21日,“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福寺举行。本届全国话剧展演季聚焦“戏剧之城”建设,从10月中下旬持续至2026年1月,将展演35部作品,其中话剧20部,其他类型剧目15部,通过国内经典、国际特邀、东城原创、院线联动、线上展映
一些作者喜欢写打油诗,并不时地发在网上。笔者也难以免俗,偶尔也胡乱写几首,聊博大家一笑。总的说来,就头条上看到的打油诗来说,有的写得不错,或自嘲,或讽刺,或调侃;或描述人情世故,感叹世态炎凉,或总结人生经验,顿悟生死无常……。 这些打油诗 ,诙谐幽默,语言清新
古今中外的对联文化,是语言艺术中的璀璨明珠。其中既有气吞山河的豪情之作,彰显家国情怀与凌云壮志;也有妙趣横生的幽默之对,暗藏生活智慧与机锋巧思。这些对联历经时光筛选,或流传于市井民间,或珍藏于文人雅集,每一副都堪称“千挑万选”,既能让人在诵读时感受文字的磅礴力
李政成出身扬剧世家,打小跟团辗转乡里。“那时我才六岁,能记得母亲每一次上下场,捧好茶水等着她。母亲卸妆后,都是我帮她卷吊眉带,喏,卷成这么小的一团……”说这话时,他摩挲手指,满脸认真,纯澈的眼神就像个孩子。
此次展演季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将深度整合王府井戏剧谷、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隆福寺戏聚场三大剧场群资
10月21日,“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福寺举行。本届全国话剧展演季聚焦“戏剧之城”建设,从10月中下旬持续至2026年1月,将展演35部作品,其中话剧20部,其他类型剧目15部,通过国内经典、国际特邀、东城原创、院线联动、线上展映
“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将于11月6日在京开幕。《小郡之秋》《俗世奇人》《长安的荔枝》《红楼梦》《雷雨》《原野》等35部戏剧作品将在北京、南京、武汉、长沙、杭州等地上演。
如今我们物质丰裕的日子里,“幸福”反倒成了稀缺的感受。早高峰地铁门轰然打开,涌出的是一张张挂着疲惫麻木的脸,肩挤着肩,呼吸都裹着焦躁;我们守着外人眼里的“体面”工作,却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里耗光了热忱,像被按在轨道上的陀螺;推开家门,刚卸下沉重的公文包,就得扎进厨
最近抖音和B站上,好多临终老人讲自己这辈子的遗憾,视频火了,播放量破了亿,弹幕里全是“我今天才明白”“我也在走这条路”,不是演的,是真事,年轻人看了心里沉沉的,谁都懂,拼命往上爬,赚更多钱,买更大的房,没换来开心,反而更累,躺平不是懒,是真扛不住了。
一个人内心是否真的糊涂,其实从眼神里就能看出来。那股固执的劲头,那份狭隘的心思,早已在眉宇间刻下痕迹,在举手投足中流露无遗。这并非年岁增长带来的迟钝,而是心门紧闭,自己不愿接纳新风。就像井底的蛙,以为头顶那一圈天便是整个世界,从未想过跳出深井,去看看广阔的苍穹
小芳,你每次发完内容就匆匆走人,评论区里只留下干巴巴的“谢谢分享”“好文”几个字,像极了机器人自动回复。可你有没有想过,平台也是“有感情”的?它能分辨得出谁是真心投入,谁只是在走形式。你那些敷衍的互动,平台都默默记在“小本本”上,时间一长,直接把你划进低质量用
何祚庥于9月30日,在他的自媒体账号自作聪明地写到:这一懒字,应和难字相通。难就难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其为难政所困,不如推行懒政。所以郑板桥说,难得糊涂。——进一步就可能演变为懒得聪明了!
郑板桥一生“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从七品县令到卖画为生,从画竹咏竹到体恤民生,始终以“狂放不羁”的姿态坚守本心,活成了清代文人中“接地气”的典范。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迷茫?25岁该结婚了,可他们还在纠结“是该先追梦还是先安定”;30岁该买房了,可有人还在为“要不要辞职创业”辗转反侧。这种困惑,其实折射出一个关键问题——人生规划。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真正的聪明人,深谙处世哲学,他们懂得何事该管、何事该放,何话该说、何话该止,何人该帮、何人该避。人生在世,唯有管好自己、谨言慎行、明智助人,方能彰显大智慧。
兰花,若要跻身「文化名卉」之列,须得两般本事:一是姿容清雅,堪入丹青,可作案头清供;二是身世不凡,有江山美人的故事附丽。前者如佛手、枇杷,后者如荔枝。荔枝因杨玉环的垂青而名扬千古,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至今犹在人口。兰花却不然,它不靠帝王宠幸,不借美人增
小学一年级开学那天,孩子背回来的课本里第一首诗不是《咏鹅》,而是一首谁也没听说过的“数字诗”。